新闻详情
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装备实战应用能力之初探
信息化交警装备,是指高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科技装备、数码微观电子控制设备等,具有从事案件侦察、情报侦测、指令传输、指挥处置、系统控制、与交通违章、违法犯罪对抗等功能的公安装备。在公安交管工作中泛指警用交通工具、通信器材、侦察取证器材、监控设备、单警装备、安全防护器材等,是交警在实战中不可或缺的“武器”,是高科技装备的统称。近年来,随着“向科技要警力”口号的高呼,以及“人、车、路”矛盾的日益突显,基层交管部门也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雷达测速仪、酒精测试仪、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通、警车GPS配备等信息化装备也纷纷应用于实战中。然而,由于基层交管部门受经济、文化、地域、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装备“高科技含量”的发挥。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公安交警,就如何提高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装备实战应用能力作浅显分析。
一、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装备“不给力”现状
为努力建设“职业化、规范化、现代化”警队,各基层交警部门在经多方筹措后也增设了部分科技装备,但在实战应用中却未能显示其真正“本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数量不足,难担当主角被“闲置”
警用装备量的不足,在实战中是很现实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基层交警部门为例,如当前上级部门极力要求灵活运用极富战斗力的“移动警务通”,它系集车管业务办理、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信息化装备,在交管工作中充当了多岗多职角色。然而,在有26名民警、86名协警,8个警务中队的基层交警大队,目前仅配备有5台,远远达不到省时、省力、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并且,由于他功能繁多,一时半会也吃不透技术要领。因此,有的中队干脆让它“闲置”,仍然沿用老一套装备的运用模式。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时还无法满足亟待解决的“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功能的发挥。
(二)领悟不透,未能掌握其技术要领
在一些基层交警部门,尽管已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警用装备,但部分民警由于学习不够,对信息化知识知之甚少,让他们去适应一个新的现代化装备一时间难度较大,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技术培训,掌握不到其技术要领,对功能强大、技术含量较高的警用装备根本驾驭不住,甚至不会运用或不愿尝试,仍然沿用原始的工作方式与办案流程。如果不是政治任务,大部分人根本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当然无法知其“妙用”,就更不用说难将它“物尽其用”了。
(三)更新不力,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要
在一些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警用装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往往跟不上交通管理形势发展的步伐,如:1、警用交通工具落后,装备差,种类不齐全,部分还处于报废状态,常常带“病”上路,不仅影响了执法办案的效率,而且还潜在事故隐患。2、通讯工具老化,直接影响警情指令的下达,在执行大型任务时,指令往往需要指挥人员二次甚至多次传达,严重影响调度指挥效率。3、由于部分信息化设备没有得到适时的升级与改版,采取“拖着用”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上传下达的时效。总之,警用装备因得不到及时更新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时有发生,形势较为堪忧。
(四)管护不当,缩短装备服役期限
警用装备除了能正常使用之外,不会管理,不会养护,是公安部门的一大缺陷。相当一部分民警对一个设备设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结构、原理、管护无所知之,稍有小毛病便无所适从。即便知晓的人也不管不顾,只要装备能用,根本不得将它小心呵护,精心保养。而一旦使用不那么顺畅,就将它扔弃到库房予以“封存”,直接缩短其服役期限。
(五)地理制约,高精尖设施形同虚设
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川,偏远山区较为广泛,信息传输成为一大难题。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局限,讯息、电力供给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连基本的信号接收也成为制约信息化装备功能发挥的因素之一。以笔者所在的县城为例,有个别乡镇位于大山深处,方园数十里均系茂密的竹林。日常管理中有时连对讲机呼叫数遍也无人应答,接收信号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精尖信息化警用装备在此地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即使配备了也形同虚设。
二、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装备“能力差”原因分析
(一)经费保障不足,是制约“量”和“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公安交警装备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缓解公安装备不足的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交管工作任务的日趋繁重,装备保障缺口仍不断加大。从目前看,造成交警现代化警用装备经费保障困难的主要原因有:1、现行的公安交警保障体制依照事权划分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体制。然而,经费保障却没有统一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办法。2、公安交警装备没有基本的保障标准,除人员经费中的工资、补贴、医疗等费外,其他业务、装备、基础设施经费都没有财政部门认可的标准,无法列入正常预算。3、保障加补贴的经费保障体制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很难保证上级补助及时、足额到位。由此造成基层交警部门经费紧张,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信息化警用装备的配备,进而导致“量”少“质”差的结果。
(二)人员素质偏低,造就尖端技术设备“无用武之地”
虽然基层民警都知道信息化警用装备是为了适应日趋严峻的道路交通管理形势,但由于缺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对设备进行推广,而大部分民警早已习惯于老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对新技术、新方法抵触情绪突出,不愿去操作和实践。而个别民警综合素质不高,应用水平较低,不能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的操作技能,在信息化装备的应用上普遍存在“找不到、进不去、用不好”现象,又常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由,不愿甚至不屑主动学习和了解。因此,对其功能知之甚少,也就造成了尖端设备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外部因素干扰,难以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
由于一些信息化警用装备与电信部门、网络部门、电力部门等有直接联系,无疑在应用上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正因如此,想要将信息化警用装备整体推进,全域覆盖实属不易。如: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山区,往往电信、网络信号覆盖面之所不及,电力供应24小时常常得不到保障,一旦使用条件缺项,即使再高精尖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它正常的功能。
三、提升基层交警部门信息化装备实战应用能力对策
(一)加大投入,解决供需平衡
各级各部门要理清思路,看清形势,把搞好信息化警用装备作为从优待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形势日趋严峻,交管工作较之以前更加繁重和艰巨。何况,基层交警部门辖区面广,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警用装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警务工作的开展效率。为此,应加快、加强基层信息化警用装备的投入使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本着“按需配置,逐年增加”的原则,不断提高公安交警装备水平,并坚持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以良好的信息化警用装备确保公安交警履行好保一方道路交通畅安的伟大使命。
(二)全面推广,促进深度应用
信息化警用装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应用,其信息技术能否有效转化为战斗力,最终都要通过应用来实现。而应用效率高不高,效果好不好,民警对其掌握能力和运用技巧是关键。因此,一是要强化领导带头,领着用。领导科技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信息化警用装备推广和应用能否顺利进行,只有领导干部认识统一,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带头应用信息化装备,这个单位的整体应用水平才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二是要开展教育培训,帮着用。要组织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其中,特别要培训一批信息应用的业务尖子,建立一支教员、骨干队伍,使其在信息化应用和推广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三是要强化习惯养成,逼着用。要将会应用信息化警用装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人人必学,人人会用。要摒弃旧的方法和模式,从中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逐步从心理上、行动上接受和支持先进技术管理。四是要强化日常考核,推着用。要把信息化警用装备的应用技能纳入到民警绩效考核中。对刻苦钻研、娴熟运用信息化警用装备的民警要及时采取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使用中出错,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同志给予相应的惩处。总之,要树立一种“不懂信息化警用装备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警用装备操作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的意识。
(三)整体联动,填补使用缺项
交警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主导者,肩负着保一方道路畅安的重要责任,但不能孤军作战,必要时应与多部门配合、协作,才能成为让政府放心,让人民幸福的有力保障。如:要会同电信、电力等网络部门,或由政府牵头,或自行协商,就信息化警用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缺项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极力克服因地理位置、环境因素造就的先天条件不足。不让装备成为摆设,不让投入成为负担,不让地域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交管工作的阻碍。
总而言之,随着交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交警尤其是基层部门面临的任务日趋繁重,执法难度、强度、精度日渐升高,公安交警信息化警用装备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得到克服和解决。如何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交警信息化警用装备的新旧交替,使交警执法得到应有保障,需要广大交通管理者认真思考与实践探索。
江安县交管大队 :陈忠连
上一新闻:歹徒用催泪喷射器袭击警察
下一新闻:公安系统采购警用车辆流程解析